学校概况

韩德馨

院士

作者:系统管理员 日期:2014-07-18浏览量:

韩德馨,1918年9月出生,江苏如皋人。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1945年就读北京大学理科研究生,1950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毕业,响应中国人民政府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历任中国矿业学院煤田地质勘探教研室主任、副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学科“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国家教委重点专业实验“煤炭资源特性研究”的学术带头人。曾先后担任原煤炭部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工程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地质组副组长、国家发明奖励委员会地矿专业评审委员、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煤岩学组副组长、北京地质学会(14届)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泥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地质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会员等职。

韩德馨教授作为新中国煤田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1951年参加领导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系。他长期以来从事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田地质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国家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他就和老一辈煤田地质学家王竹泉、谢家荣等一起组织评审全国重要煤田的勘探报告及制定勘探规范初稿,参加重要煤矿设计论证、矿井开发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因取得出色成绩,1960年出席北京文教系统群英会。50年代,他率先采用煤岩学、煤变质、沉积学及煤质分析等多学科理论,对煤系进行综合研究,其成果获得煤炭工业部“火箭奖”。他先后对煤中微量元素成因类型及迁移规律、煤矿瓦斯和煤成烃生成多阶段性以及特殊煤种和泥盆纪聚煤模式等进行开拓性研究。1959年,他参与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煤田地质专著《中国煤田地质学》(共3册)。1974年,他受煤炭部委托,组织有关院校重新编写《煤田地质学》并担任主编。在原煤炭部地质局的领导下,他组织参与全国煤田预测以及华南九省构造控煤和找煤的研究,被聘为领导小组成员,他所提出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各种构造格局决定聚煤坳陷形成和分布观点,在指导煤田预测和找煤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他在全国第二次煤田预测的基础上,再次编写了《中国煤田地质学》(上、下册),任编委会副主任并兼任主编之一。该书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和广泛引用,于1981年获得优秀科技图书奖,1988年获煤炭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6年,他主编出版了近100万字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中国煤岩学》,系统阐述了煤岩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中国各聚煤时代煤岩特征及影响控制因素,并对全国20多个重点煤田进行了解剖研究,科学地论述了煤岩学在煤炭、石油、化工等学科中的应用,反映了中国煤岩学的最新研究成就。

作为地质教育家,韩德馨教授早在50年代就协助苏联专家指导研究生,随后在国内煤田地质领域较早地独立培养研究生,曾任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80年代以来,他作为煤田地质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40余人,其中博士19人、博士后3人。

韩德馨教授几十年来教书育人,科研成果卓著,多次被评为校、部级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国务院授予“有贡献的早期回国专家”荣誉。1992年因从事教育科研40周年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的嘉奖。1997年荣获我国地质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矿业大学煤田地质与勘探重点学科及专业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国家沉积学会会员,第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煤炭学会泥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中国地质学会荣誉奖。主编《中国煤炭地质学》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科研项目《地质力学理论在煤田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奖。